加入WTO对我国弹簧业的影响(一)

2002-05-16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一、市场
    去年对中国弹簧业界最有深远影响的事件,无疑是中国加入WTO组织,在已经公布的入世议定书中,中国政府明确承诺,对汽车及零部件的关税逐步下调,到2006年轿车整车关税降至25%,零部件关税降至10%,弹簧作为汽车的重要零部件,将不可避免受到波及。中国的汽车、摩托车工业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发展,到2001年汽车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七,摩托车的产量则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汽车、摩托车行业已成为弹簧制造业的最大顾客,为汽车、摩托车OEM配套和市场维修,年销售已达6.375亿人民币左右,约占到整个行业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除了汽车、摩托车工业外,机械、电子、仪表、化工、铁道、日用五金等诸多行业也是弹簧的配套领域,中国加入WTO之,虽然会对某些行业带来挑战,但对某些行业则可能是机遇,影响各不相同,弹簧作为配套件必然伴随配套行业的兴衰面临不同的情况。
    二、2001年弹簧行业的现状
    1.总体上处于调速状态,前几年就开始的资产重组,目前大部分企业已经完成了企业机制的转化,原先的国有或集团所有的企业通过买断,员工入股等形式转化为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国有成份逐步退出,真正的国有企业在行业内已屈指可数。
    2.企业经营情况,民营企业普遍好于国有、集团企业,一部分民营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开始关注技术装备的改进和质量水平的提高,某些方面已经向国营企业叫板。
    3.弹簧企业分布向发达地区聚集,出现明显的地域特征,按地区分布,浙江省企业数量最为密集,其集中地为诸暨、温州及其附近地区,这些地区的企业基本上全部是民营企业,产品以摩托车、微型轿车、面包车配套弹簧和电子,日用五金配套弹簧为主。广东和福建是港台资本的集中区域,产品以电子,日用五金,运动器械弹簧为主,上海和灌输地区弹簧企业数量也为数不少,中国弹簧厂翘首其中。相对华东沿海地区,内地弹簧企业的数量较少,集中度低,经营情况普遍不如发达地区。
    无独有偶,弹簧行业中的境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也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主要企业从北往南有长春威斯克(台湾独资,冷卷弹簧)、辽阳克索(悬架弹簧、稳定杆)、山东联美(悬架弹簧、气门弹簧)、江苏克恩.里伯斯(外商独资,安全带),上海中星(稳定杆)、中威(异形弹簧)、中旭(气门弹簧)、杉达(香港独资,小弹簧)、欧雷法(悬架弹簧、拉杆、稳定杆)、福建立洲(台湾独资异形弹簧、压缩弹簧)、广东华德(悬架弹簧、气门弹簧)、名奥(气门弹簧)等等。
    4.行业技术质量水平:全行业技术质量水平差距颇大,最明显的是为汽车配套的OEM弹簧生产企业技术装备,质量水平要好于其它企业,全行业范围,严格地讲除少数企业外大部分企业只能归入手工作坊之列。产品质量除少数企业生产高应力、异形截面的气门、悬架弹簧之外,大部分企业生产的都是中低档大路货产品,结构雷同,趋同化结果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价格上面见分晓。
    在质量管理方面,为汽车配套的有些企业取得了QS9000和VDA6.1认证,已通过ISO/TS16949认证。有一部分企业已经拿到了ISO9000证书,但现实情况不敢恭维。
    三、行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小,全行业有1600余家企业,但平均每家企业雇员不足20人,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仅为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企业固定资产超过一亿以上的仅一家(中国弹簧厂)。
    2.生产集约化程度低,上不了规模。以悬架弹簧为例,产量最大的企业每年只生产100多万件,全国所有企业产量加在一起尚不及日本NHK一家的年产量。由于集约化程度低,造成一部分企业生产能力放空,另一部分企业重复投入,形成资源浪费。
    3.产品结构雷同导致市场过度竞争,价格跳水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企业效益滑坡,设备无力更新,企业的发展没有后劲,针对价格过度竞争,行业协会多次吁请企业自律,但收效甚微。
    4.缺少参与同步开发的机会,国外汽车行业普遍采取零部件与整车同步开发的模式,零部件厂通过协同开发,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开发经验,还可借此机会设置技术壁垒,以专利、知识产权等种种名义防止其它企业染指相同产品的研发、生产。我国当前汽车绝大多数是国外引进机型,在产品开发、认可方面处处受到制掣。
    5.相关行业对弹簧行业支撑力不足,弹簧生产不能缺少原材料、弹簧设制造业的支撑,而这两方面恰恰是弱项,国内原材料质量不高已众所周知,设备水平的差距亦为人所共知,相比国外企业不仅能就地取材,有规模的同行如日本中央发条、韩国大圆钢业、德国克虏伯、M&B都有自己的线材加工生产线。仅原材料一项国外同行己占了先机。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