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消费量预测难度何在

2002-12-04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技术进步对经济的推进之大已经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发展之快已经大大超过了一般人以经验和传统为基础进行的推论和想象。
    ◆需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我国的一些经济学家曾对2000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90%的预测不准确。预测指标普遍大大低于2000年的实际指标,一些预测指标甚至与实际指标相差极大。如细查从那时以来国内外有关中国钢铁工业方面的文献资料,会发现专家对中国钢产量增长的中长期预测90%以上也是不准确的。90年代初预计中国市场饱和的钢产量为1.2亿吨,可在1996年便突破了1亿吨大关。此后,专家又预计中国钢产量2005年达到1.5亿吨。其间,2000年钢产量达到1.27亿吨时,还在沿用消费以年4%速度增长、2005年钢产量达到1.5亿吨这一说法。事实上,2001年中国的钢产量突破了1.5亿吨,比专家预测期提前了4年。2002年钢产量增长幅度更是高达20%以上,净增资源2600万吨左右,预计全年钢产量在1.77亿吨。可见,前期预测与实际差距太大。不久前,在罗马召开的国际钢联第36届年会上,秘书长IanChristmas公布了国际钢联经济研究委员会对2002-2003年全球钢材表观消费量的预测。其中预测中国2002年钢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14.8%,达到1.95亿吨,2003年再增长10.3%,达到2.15亿吨。如果仔细考虑,这一短期预测数据也不准确,因为2002年1-10月,中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实际已经达到1.73亿吨以上(钢材产量1.57亿吨,净进口至少.16亿吨),后两个月保守估计表观消费量在0.34亿吨,全年钢材表费量预计在2.05亿吨以上,要比他
    们的预计至少高出1000万吨以上。且不说他们对2003年中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长速度是否低估(实际上,10.3%是自从1989年到2002年13年来中国钢材表观消费量的平均增长水平),即使按照他们预测的10.3%的增长速度测算,2003年消费量估计接近2.3亿吨。实际消费极可能比他们的预测要多出1500万吨左右。误差之大,相当于英国正常年份全年的钢产量。
    事实上,上述预测不准确无可厚非,特别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技术进步对经济的推进之大已经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各方面超常发展比比皆是。以钢铁业为例,通过采用溅渣护炉等新技术,几年内炼钢转炉炉龄就从当初的两三千炉提高到万炉以上,甚至是数万炉,这种水平几年前想都没有想过。如,1999年以前,莱钢转炉的平均炉龄只有3000炉左右,通过采用溅渣护炉工艺并结合其它一系列措施,其2#转炉2002年8月6日打破了美国一家钢铁公司保持的32000炉的世界纪录,2002年11月15日零时25分,其2#转炉在冶炼完本次炉役的第37212炉钢后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由此节约的炉役为大幅度提高钢产量赢得了时间,仅此每年增加2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其次,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进步使建设速度大大提高,投资1-2亿元左右不到一年时间便能建设一条年产50万吨左右的高水平高速线材生产线,这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需要3亿元以上,工期要一年半以上。总之,在当今,发展之快已经大大超过了我们一般人以经验和传统为基础进行的推论和想象。另一方面,用目前发达国家的预测模型来预测中国钢铁业的发展其结果也是不准确的。原因是西方国家在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时所面对的客观环境与中国所处发展阶段时有很大不同。建立在西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之上的统计分析预测模型只适应他们当时的国情,不完全适应中国国情。中国钢铁业的发展不一定与发达国家钢铁业的发展表现得完全一,发达国家钢铁业的发展历史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在中国重演。在大前提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预测方法或经验,其可行性就要大打折扣。因此,我们需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如此才能看到中国钢材市场面对的环境有着不同于发达国家的明显特点,而这正是钢材增长结构与消费增长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一、时代发展与技术进步使钢铁产品从“高贵”走向了“平民化”,中国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相比,可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充分享受钢铁平民化发展的成果,物美价廉的钢铁产品有力地支援了中国建设,中国建设拉动了钢铁业的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发达的钢铁业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强大的象征,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如今是巴黎的一道风景,但当初却彰显了法国的强盛。钢铁产品长期以来是用量最大的功能性和结构性材料,被当作战略性物资备受各国政府所重视,从而出现了美国在实施201保障措施前,其钢铁业以事关国家安全为由说服政府的现象;就在目前因美国对伊拉克局势紧张,中东一些国家开始加大对钢铁产品的战略储备,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独联体资源供给紧张的矛盾。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世界政治主题向和平与发展的转变,特别是随着技术进步,世界钢铁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钢铁这种再生资源的日益积累,钢铁产品作为战略性物资的作用和性质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中国,从1958年集中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大炼钢铁,到目前钢铁产品随处可见,时时用到,体现了这一变迁。在世界上,曾经是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的钢铁业近年来普遍疲惫,大批企业重组,也说明了钢铁业作为战略性工业和钢铁产品作为战略性物资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总之,钢铁产品不再是十分紧缺的高贵资源,其早已深入生活,融入民间。然而正是钢铁的平民化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与发达国家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相比,钢铁产品资源已经是极大丰富,物美价廉的钢铁产品有力地支援了中国建设,但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钢铁业取得了在当今世界上,也极可能是世界钢铁有史以来最快速的发展。
    二、钢铁的“平民化”一旦被大众接受,其发展和应用空间被日益拓宽,特别是与中国兴旺的建设市场相结合后,首先表现为更高的量的要求。
    由于整体上看钢铁产品已经“平民化”,加上实践证明钢铁材料是一种高效的功能性和结构性材料,又有再生的性质,并且大量消费钢材的产业除电子、汽车行业外大多不是进入壁垒很高的行业,极易被学习和模仿,这大大拓展了钢铁发展的空间。几年前在中国还很少见到不锈钢被广泛应用,但如今被普遍用于护栏扶手、灯箱广告、标识及雕塑等,就连小商店也愿意用不锈钢装饰一新。对镀锌板、彩涂板的应用,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些产品放下了高贵的姿态被平民接受,另一方面是装饰领域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外国人能做的能用的,中国人也可以并且有实力能做能用。实际上,目前中国建设对不锈钢、彩涂板、冷轧薄板等板材的消费量仍然是最主要角色,而工业生产对这些材料的消费极可能还处于次要角色。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目前轿车不是家家都有的,但城市居民基本上家家都有防盗门,特别是受房地产火热的带动,估计目前每年用于防盗门制造的冷轧板的消费量不低于汽车厂家对冷轧板材的消费量。还有,由于钢材价格日益走低,农村对钢材的消费近年来在不知不觉中快速放大,不少地区农民建房已经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对螺纹钢、线材的需求已经成为消化地方钢铁企业产品的主力军。近来有报道说,国外对中国小型材和线材占钢材总量的比例感到吃惊,5年来中国的这一比例一直在45%以上,去年高达48%(实际上所占表观消费总量的比例在35
    %-39%),而同期美国只有23%,日本仅仅有28%。这正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目前,整个中国是一个大的建设市场,对此,中国钢铁业提出的量的要求自然要比对其它国家在多年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时提出的量的要求要高得多。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决定中国钢铁产量与消费量增长出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高速度,中国钢铁的产品结构出现了与发达国家大不相同的格局。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今后20年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时,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人口的比重将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由此可以看出,解决与人们生活发展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问题,特别是住和行的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的物质标志,实际上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会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会充分涌流,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必将呈现出举世震惊的速度和功效。进一步通俗地讲,修路架桥、建房设厂、加工产品、制造机器等将会呈现出更快发展的格局。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