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钢铁集团逆境中崛起

2003-08-13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19年前,它在“小钢联”的废墟上诞生;19年后,它成了莱芜经济的龙头支柱企业,形成了以钢铁生产为主导,能源电力、焦炭化工、机械加工、建筑安装、交通运输、商贸娱乐、煤气热力供应、高新技术产业多位一体、产学研齐头并进的国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集团。目前,泰钢年产生铁120万吨、钢120万吨、钢材100万吨,去年实现产值10亿元,利税1·32亿元,拥有资产23亿元,年销售收入16亿元。
    采访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东谈起了与泰钢命运攸关的几个“拐点”。
    逆境崛起
    泰钢是一座从废墟上崛起的现代化钢城。他的前身是“小钢联”。1981年,因为严重亏损,“小钢联”在国民经济调整中下马,1800多名职工流向社会。
    1984年4月,王守东顶着压力提出了恢复上马钢铁厂的可行性报告。提出“只要市委、市政府支持,资金、技术、人员我想办法解决”。当年5月,王守东几下江南,利用补偿贸易的方式争取来了300万元资金,利用这笔资金,王守东带领工人们修复了55立方米的炼铁高炉,年底赢利50多万元。此后,王守东带领全厂职工一鼓作气,不断上规模,上项目,整个工厂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从1994年开始,钢铁市场一直委靡。到了1998年,国家产业调整,泰钢处在关停边缘,企业发展到了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在废墟上崛起的泰钢又要熄火吗?6000名职工眼巴巴地看着王守东。王守东意识到:企业要生存,职工要吃饭,泰钢只有迎难而上,进行规模扩张,以规模经济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打天下。王守东用积压的生铁置换来资金,又建了一座新高炉,成功完成了炼铁、炼钢两大系统改造,使企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企业因此渡过生死关。以后,泰钢克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年年上新项目。从环形烧结机到炼铁,从炼铁到炼钢,从炼钢到轧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扩张,拉长了钢铁生产的链条。仅用了半年,180立方米高炉投产,紧接着又对原100立方米高炉进行扩容改造;又一个半年,320立方米高炉顺利出铁。在此基础上通过增氧扩钢,一举使生铁产量达到60万吨,钢产量达到30万吨,总效益由800万元提高到6000万元。这几年,王守东仍在不声不响地抓发展,克服资金紧张、人才缺乏的困难,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仅2001年,公司就“收获”了三大喜事:6月底,40万吨带钢项目竣工投产,使钢材的生产能力达到了60万吨;12月,钢的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在全市率先实现利税过亿元,结束了莱芜地方工业无利税过亿元企业的历史。
    夹缝求生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真正困扰王守东的是:泰钢没有拳头产品。螺纹钢、圆钢等产品技术含量低,受建筑市场行情影响大,形势不好就只能积压。青钢有线材,莱钢有H型钢,济钢有板材,夹缝中的泰钢要发展,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拳头产品。经过充分的考察论证,王守东得出这样的结论:“带钢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有着广泛的用途。山东是农用车大省,需要大量的带钢,此外洗衣机、冰箱外壳,高速公路护栏等也需要大量带钢。而这种产品在华东地区还基本是空白。这个空白,就是泰钢的发展空间。”具有战略眼光的王守东果敢地作出决策:上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带钢生产项目,重点在带钢的轻、薄、短、小上下工夫,不断向冷轧、镀锌、彩涂板材方向延伸、拓展,力争将泰钢建成具有国际一流产品、一流技术和一流人才的新型企业。今年6月,投资5亿多元,年产能力将达100万吨的中宽带轧钢生产线悄然奠基。泰钢又开始了新的起步,新的跨越。
    泰钢风风雨雨的19年,说来也简单,泰钢人始终咬住了两个字:发展!
    新的起点
    今年6月,王守东确定了新的目标和发展规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百亿元,进一步美化生产、办公环境,淘汰落后工艺,壮大中宽带轧钢等拳头产品,在莱城西郊建设一座集约型、清洁型和现代化的新钢城。这是泰钢向新目标攀登的新起点,也是一次新的创业。
    19年的时间,泰钢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既出钢材又出人才。在19年的艰苦创业中,泰钢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锻造了一支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经验。1998年,泰钢接手了陷入严重困境的莱芜市锅炉厂,利用旧车间、旧厂房建起了泰钢娱乐城,摸弄钢铁的粗手,玩起餐饮、娱乐这些“细活”也毫不逊色;2001年,泰钢以低成本扩张方式承租北苑大厦,改名泰山饭店,很快由门可罗雀变成了顾客盈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6月20日起,泰钢公司新的规划已正式启动。泰钢领导层一边系着泰钢上万名职工、家属的委托,一边系着规划区范围内群众的喜忧与福祉,向着既定目标大步前进。
    短评
    市场不相信出身
    泰钢嬗变、成长的历程,再一次证实了一个道理:市场经济是公平的。
    无论从身世、从崛起前的家底看,泰钢与国内、省内的一些钢铁老大们,都无法相提并论,这就是每次经济波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泰钢都首当其冲的原因。泰钢的幸运之处、也是其发展奥秘在于:它走出废墟、发展壮大的历程,正好与我国不断打破计划经济坚冰、推进市场取向改革的进程同步。市场不相信出身。计划经济框架下的管理思路,屡屡使“出身”不正的泰钢面临绝境,而市场的力量则使其不断起死回生、发展壮大。正因为没有良好的背景,没有国家在项目、投资、销售渠道上的无条件支持,泰钢一开始就面向市场寻找发展机遇,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主导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其结果是,“出身”不正的企业,在市场面前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市场经济为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能不能利用好这一机遇,则在自己。这是泰钢的发展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