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市场整理" 还是"大炼钢铁"

2003-10-17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自去年钢铁价格大幅上涨后,国内钢厂掀起新一轮"投资热",一些人习惯性地斥之为"重复建设",并大声疾呼要警惕新一轮"大炼钢铁"。事实究竟如何?
    一问:投资主体是政府还是企业?
    记者近期在钢铁企业蹲点调查,发现钢铁产品销售依然火爆,仍然延续着去年下半年来的牛市行情。在我国中厚板生产的龙头企业--济南钢铁集团,购买板材的货车排成了队,一个年产400万吨的钢厂竟只有一天的库存!
    从事钢铁行业20多年的济南钢铁集团副总经理蔡漳平说,钢铁上得快符合发展规律。从济钢看,尽管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扩产上百万吨,但钢材价格居高不下。这说明什么?需求旺盛。市场是最好的老师,需求旺就吸引大家快上。
    而且,新一轮钢铁投资热的投资主体已发生根本变化。在过去"大炼钢铁"时代,投资主体实质上是政府。而现在,投资主体是市场化的企业,且大量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像江苏沙钢等民营钢铁企业,短时间内生产规模已超过众多国有钢厂,效益也轮番上涨。
    即使是国有钢铁企业,其增量投资也主要立足于产品结构优化。记者调查发现,像宝钢、武钢等大钢厂的增量投资主要用于彩板、薄板等高端精钢产品,而中小型钢厂的增量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厚板、普通线材等中低端钢铁产品上。这种产品结构的优化分工有必然性,也符合市场规律。
    可以看出,不论从投资主体、还是产品结构变化上看,目前的钢铁"投资热"都与过去有本质区别,斥之为"大炼钢铁"并非冷静判断。
    二问:中国到底需要多少钢?
    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界一直进行着"中国到底需要多少钢"的讨论。从宏观面上分析,一方面,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高速增长要维持相当长一段时期,而且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投资拉动,对钢材的需求会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按日本、美国人均钢铁的消费水平,中国还很落后。在工业化中期以后,日本和美国人均钢铁消费量为300公斤至600公斤,而中国目前人均只有150公斤。同时,美国钢材的社会存量已累计100亿吨,日本也有80亿吨,而中国只有23亿吨,差距相当大。
    这些都说明,国内钢铁企业发展的潜力仍十分巨大。一些业内专家预测说,目前我国年产不到2亿吨钢,从发展规律看,没有4亿吨钢谈不上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预计2005年我国钢产量将达到3亿吨。今年估计为2.3亿吨。
    三问:房产汽车等新兴产业能给钢铁多大机会?
    中国目前市场需求结构升级,以房产、汽车、机械、城建等领域为代表的一批高增长产业群,引领了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国成为世界主要制造业基地是大势所趋,这必然拉动钢铁行业步入较稳定的景气阶段。
    基金管理公司宏观经济研究员王忠波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按照国外的经验,钢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其相关程度达到80%至100%。例如,近年来汽车、家电消费的高附加值钢材需求旺盛,其快速增长给钢铁业带来发展机遇。
    同时,我国大批重点工程对钢铁的需求,也暗示钢铁产业黄金时期的到来。三峡二期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1010年上海世博会,均将带动建筑业的发展。国家计划到2004年底,在9个城市建成10条轨道交通线路,新建里程200多公里,总投资500亿元,新建项目将需1100多辆整车,无疑对铁路用轨和铁路用钢是利好。
    一些专家强调指出,长期呆在政府襁褓中的钢铁业刚告别"垄断",有了点"充分竞争"的意味,就高声"喊打",将正常的"市场整理"视为"大炼钢铁",是一种计划经济思维,不符合WTO规则精神。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