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的掌舵者

2004-09-02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谢企华一边紧紧抓住海外铁矿石供货商,一边与下游用户把酒言欢。
    
    英国金属循环再造业的部分人士上个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断:英国一些城市下水道井盖的频频不翼而飞与中国的“大炼钢铁”息息相关。言下之意,钢铁的供不应求引发了包括废钢铁在内的原材料大幅升值,引得英国的盗贼也打起了下水道井盖的主意。这一笑谈虽显牵强,却也折射出当前钢铁业的火爆。世界经济在去年的全面复苏,带动关于该行业的利好消息在弥漫了整个2003年度之后又延续到今年。
     在中国,一路追捧钢铁股的基金经理们大都在2003年赚了个盆满钵满。宝钢股份以其出色的资产质量和良好的经营业绩获得境内外投资者青睐,从基金披露的2003年年报中可以发现,国内共有49家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宝钢股份,而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A股市场的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瑞银证券(UBS)更是在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表现出对中国钢铁业的看好,将宝钢股份列为首选,持有宝钢8,750多万流通股,一举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宝钢没有让投资者失望。2003年宝钢集团合并销售收入为1,204亿元,比较前一年的777亿上涨了55%;利润从2002年的70亿猛增至132亿,增长了近一倍。虽然钢价的一路飚升包含了成本的提高——去年铁矿石和煤分别上涨了9%和11.3%,运价更是涨了2到3倍——但宝钢利润的高增长率仍表明钢铁企业享受了大部分的胜利果实,而高昂的原材料及运输成本则转嫁给了它的下游客户,例如汽车生产商。
    
    谢企华似乎有足够的理由松口气了。她担任宝钢集团总经理快10年了,去年又荣膺集团董事长,是业界有名的“铁娘子”。钢材价格于2002第三季度开始迅速走高,谢企华也自那时起迎来了她在任期间第一个行业高峰。大好形势从去年延伸到今年的第一季度,并且有继续走高之势。
    
    然而,“把宝钢锻造成世界前三强”的目标容不得她喘气休息。钢铁热的背后同样隐伏着危机。钢铁业的竞争,已演变成一个全球范围的竞争。钢铁需求的激增,使得钢铁生产的关键原材料铁矿石在全球范围吃紧。中国是一个铁矿石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国内钢铁企业所需矿石的60%依赖进口,而宝钢超过98%的原料来自海外。众多的中国钢铁企业因为等“料”下炉而对订单毁约。国际钢铁巨头则加紧对全球铁矿石资源的控制。另一方面,全球化又使得对客户的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一边加紧对原材料的争夺,另一边又带领宝钢向国际市场开拓,去年是谢企华最为繁忙的一年。现在,面对新近出现的另一种对钢铁过热的担忧之声,她已非常心平气和了。
    
    一个月前,武钢、马钢、沙钢和唐钢联合购进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旗下一家矿厂的40%股权,该项交易价值达90亿美元,意味着四大钢铁集团将获得每年购买1,200万吨铁矿石的权利。面对国内同行首次获得稳定、长期的原材料供给合同,谢企华反应相当轻松:“我们与国际原材料提供商的关系已跨越了单纯的贸易往来,彼此合作早已进入到资本层面上。”
    
    由于宝钢超过98%的原料都来自海外,如何保证宝钢获得充足、便宜的铁矿石,一直是谢企华所殚精竭虑的。早在3年前,宝钢就与巴西多西河谷公司(CVRD)在巴西合资建立了一家矿业公司,共同开采一个年产600万吨的铁矿,所产铁矿石优先供应宝钢。优质铁矿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美的巴西和澳洲等地,多西河谷公司是全球三大优质铁矿石开采和经销商之一,也是宝钢优质矿石长期的主要供应商。“宝钢在合资项目中均占控股地位,持有至少50%以上股份,”风格硬朗、年值花甲的谢企华在对外合作方面表现得“十分强硬”。在巴西矿业公司之后,她又与澳大利亚哈默斯利矿业公司合资建立了一家更大规模的采矿公司,预计铁矿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
    
    不过,谢企华的目光早已超越这一竞争层面。她清醒地认识到,宝钢更需要对全球客户的争夺。走在世界前列的钢铁巨头,如新日铁(Nippon Steel Corp)和浦项(POSCO),40%的产品都是销往国外的,而宝钢90%的市场在本国。为此,她去年费尽心血,通过资本合作向全球市场渗透。最令她费心的是一项金额高达8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宝钢计划与巴西多西河谷公司合资在巴西建一座大型钢厂,初期年产量达到380万吨。据谢企华称,这个项目将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项目,也是宝钢25年以来第一次在海外实施的大型钢铁投资项目。对这一项目的投资,既是为方便就地取材,谢企华更瞄准的是广阔的美洲市场。
    
    “对于一家钢铁公司来讲,在地域拓展时往往会考虑到接近消费市场、容易获取原材料及最新技术。”
    
    麦肯锡中国公司副董事葛晓初说。他的话正好可以用来解释宝钢急切开拓国际市场的原因:市场过于集中对于钢铁这样周期性很强的企业尤为不利。一旦本国市场陷入低迷时,国际化企业所受影响相对较小,还可以在海外市场寻求利润来源。
    
    谢企华希望借助国际钢铁合作伙伴之力,顺利介入国际市场。在宝钢的全球布局中,出口欧洲是重要的一环。谢企华在选择客户时讲究“门当户对”,往往与行业内的前3名结盟。宝钢于1999年攻克了QS9000认证,该认证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针对汽车板供应商联合制定的规标认证,通过这个认证就被其纳入全球采购名单。目前,宝钢已全部通过奥迪A6汽车的认可,部分汽车板被通用汽车接纳。另外,宝钢最近又与欧洲福特建立了供应关系,为其供应汽车板。在此之前,宝钢还向意大利的菲亚特供货。“宝钢产品在欧洲市场的量还不多,处于试探阶段,” 谢企华说。但是,她的全球竞争战略却是彰显无疑。
    
    同时,为了应对成本压力,宝钢和日本商船三井(MOL)签订了长期运输合约。从2004年起的15年,商船三井公司负责向上海每年运送500万吨铁矿石。这一措施为宝钢锁定了超过50%的澳洲运价,和近30%的巴西运价。从那时起,国际海运价格上涨了2到3倍。
    
    坐拥充足的铁矿石和大把订单,对于那些图谋中国市场的国际竞争对手而言,宝钢无疑魅力十足。刚送走汽车巨子的谢企华又迎来了新的同业前辈,全球最大钢铁制造商阿塞洛公司和新日本制铁公司拟与宝钢合作,在上海兴建一家合资公司。新公司计划投资7.5亿美元,中国宝钢公司持有50%股份,阿塞洛持股12%,新日铁持股38%。新工厂将于2005年投产,预计年产170万吨汽车用板,主要向日本和欧洲在中国的汽车合资企业供货。
    
    有分析说该钢厂是宝钢与欧洲钢铁巨头之间的一个交换:用部分国内市场换取进入欧洲汽车钢板供应链。且不论是否确实如此,阿塞洛和新日铁带来的高级汽车板技术却正是宝钢最需要的。从这点上来说,这一举措依然是明智的。
    
    宝钢一改过去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只在低端竞争的格局,逐步把重点放在开发高端产品上。“宝钢已逐步退出一般性钢材产品,主攻汽车板、不锈钢等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宝钢战略发展部部长吴东鹰说。目前,宝钢的汽车板、家电板和管线钢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分别达到45%、53%和56%,而且宝钢还是国内重要的镀锡板和无取向冷扎硅钢板的生产商,其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5%和15%。
    
    这一战略同样在国内市场得到推进。去年,宝钢签了一份重要协议,与国内三大汽车生产公司——上汽、一汽、东风全面合作,从其新车型的用板设计开始进行“更亲密接触”。这三大汽车集团占据60%国内市场,是宝钢最重要的战略客户。宝钢在长春成立了一家钢材加工配送公司,专门满足一汽的产品需求。此前,宝钢仅负责提供钢板,然后由一汽进一步加工。“这样既可以为客户度身订造,又增强宝钢的技术创新动力。”谢企华这样解释此举的必要性。
    
    宝钢不仅加快了提升汽车板生产技术水平的步伐,而且开始直接向汽车制造业渗透。在广州,宝钢与日本万株式会社(YOROZU)和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合资建立了一个汽车悬架厂;在一汽和东风,宝钢直接参与了一些钢板裁剪线的投资建设。
    
    自今年年初起,全球钢铁价格在两个月内累计大涨30%,摩根士丹利在发表的亚太钢铁产业研究报告指出,钢铁现货价格在过去两个月每吨上涨100到150美元后,短期进入修正,但预料时间不会太长。葛晓初也认为,“在未来的12到18个月内,钢铁价格还会保持增势,但增幅不会太大。”
    
    面对国内激增的市场需求,谢企华保持了非常灵活的反应。她没有局限于直接投资或合作设厂的模式,而是采取了简单有效的“贴牌”管理方式,迅速建立起“本地化即产即销”经营策略。广东佛山的高明基业冷轧厂,自2003年4月开始被允许可以使用宝钢的品牌。宝钢集团以“贴牌”方式,派驻管理层到该厂;高明基业则全面移植宝钢管理模式,产品生产严格按照宝钢工艺质量标准把关。生产流程、工艺安排、信息系统等各方面也都将具备鲜明的宝钢特征,产品以宝钢国际贸易公司的WINPALS品牌,纳入宝钢南方销售网中销售。
    
    然而,钢铁产能的增加确实令人触目惊心。根据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2002年钢铁行业的投资总额是710亿元,去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329亿元,增幅高达87%,单今年第一季度,钢铁行业投资又增长了159%。陈昌华不像其他投资家那么乐观。作为瑞银证券亚洲公司的中国策略研究部主管,尽管他的投资意见仍然是“继续持有或买入宝钢”,但却对钢铁行业的过热表示了担忧:“盲目投资钢铁,争夺有限资源,所导致的价格上涨等混乱,会给行业内大多数公司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
    
    但是,不论过热与否,对于已将自己嵌入一条安全的产业链中、紧紧扣住处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宝钢来说,这种影响都将是有限的。
    
    谢企华准备将宝钢锻造成一块精品钢,进入国际钢铁巨头前三名。为此,在2010年前宝钢预计应达到年产量3,000万吨,也就是比照宝钢现在的产能增产50%。这可不是个轻松的任务。排在宝钢之前的5家全球钢铁公司,无一例外是通过几家大型钢铁公司之间的并购而迅速扩张的。尽管谢企华也认同并购是使公司快速扩产的一条捷径,“但目前在中国还行不通,”她认为在当前钢铁产业正如日中天的时候,找到合适的并购对象并不容易。
    
    但关于钢铁企业重组的消息满天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鞍钢和本钢正酝酿重组,如果顺利实施,国内将产生第2个2,000万吨级年产量的钢铁集团。“中国钢铁业的并购其实一直在进行,但真正大规模、市场驱动的并购将在未来3到5年内到来。” 有近十年的钢铁行业经验的上海富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星舟如此判断,“2家大型钢铁企业重组后产能就接近宝钢了,这对宝钢来说是个潜在的威胁。”
    
    谢企华似乎并没有过多担心国内同业的竞争,她时刻瞄准的是国际钢铁企业排行榜上的前几家。“宝钢从未放弃过在海外上市的想法,这将提升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她说。看来她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