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属制品业需走“精品之路”

2005-09-09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线材深加工技术研计会"上,与会人士认为,中国金属制品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精品强国"之路,以"高质量,优服务"与国际名牌抗衡和竞争。要铸造线材制品强国,首先要提高线材的质量,从提高钢的质量抓起,建立定点供应单位;然后要提升金属制品的装备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据了解,2004年,我国线材产量达4941万吨,其中高速线材产量已占全国线材产量的70%,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出口241万吨。2004年,世界线材产量为11461万吨,中国已占到43.1%,已是一个线材生产大国。目前,我国线材深加工比例只有30%左右,而工业发达国家已达到60%左右。
    在本次会议上,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副秘书长陈其安认为,今后,丝材制品的地位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中显得更加突出。金属制品应用领域非常广阔,制品不仅公是拔丝,在深加工领域也大有用武之地。国外已开发出多品种、多层次的线材深加工产品,受到社会各界欢迎。因此,中国金属学会要搭建好技术交流的平台,促进我国线材深加工产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方向发展;同时也要促进我国长型钢材产品的更新换代,向高端、终端产品延伸,最终优化我国钢铁工业的产品结构。
    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副院长庄健在所作的题为《我国金属制品行业现状与发展建议》报告中指出,我国已是一个金属制品大国,2004年全国金属制品产量已超过1300万吨,近5年内已增长了91.6%,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主要依靠进口的产品,如轮胎帘线已基本自足;有的产品已由进口转为出口,如PC钢绞线等。发展较快的产品主要有橡胶骨架材料、PC制品、冷镦钢钢丝和棒线材、焊材、不锈钢丝、钢丝绳等。在金属制品外贸中,高档产品进口大于出口,但钢丝绳和钢绞线已具有明显的出口优势。
    健认为,我国线材深加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短缺与过剩并存存,高附加值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第二,技术装备水平发发展不平衡;第三,企业规模小,市场开发能力差;第四,企业创新能力差,新技术推广缓慢;第五,部分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一些中高碳线材质量(如表面缺陷,夹杂物含量和形态、成分稳定程度等)与国外著名厂家产品相比还有差距。
    庄健提出了相关建议:制品企业与线材企业要联手,共同为提高原料质量而努力;提高装备水平,金属制品生产向连续化、高速化、自动化、实现大盘重工序间周转方向发展;实行产、
    学、研结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研发出的技术集成要与装备配套;加大推广新技术的力度(如节能环保新技术、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防腐新技术、高效生产技术、新材料开发、拉丝模具和润滑剂的开发及更新等)。
    首钢、宝钢、鞍钢、东北特钢和一些金属制品企业的代表,分别在会上对我国线材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今后发展的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了交流。一批线材产品用户,包括紧固件、焊材、PC钢绞线、钢丝绳、不锈钢丝、弹簧、弹性合金丝、轮胎骨架材料等方面的用户,在会上分别介绍了各行业发展情况和对线材产品质量要求等方面情况。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