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的行业导向 推进技术进步

迎来中国钢管业的快速发展

2006-01-12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钢管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成海涛
    2005年11月9日在钢管学会第五届一次年会上的工作报告
    
    在各位委员和委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以及上级学会的关心指导下,本次年会在美丽的成都胜利召开。我代表学会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特别是殷国茂院士、李鹤林院士亲临会场,并将作精彩的学术报告,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攀成钢)给予学会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次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回顾第四届学会5年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情况;研究学会的换届改选和《钢管》杂志编委会工作;开展学术和技术交流。
    
    1第四届学会以来行业的发展概况
    随着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力度,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措施,第四届钢管学会正值钢管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的5年。具体表现在:钢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快,质量与国际水平日益接近;生产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拥有多套世界上最先进的无缝钢管生产机组。
    1.1钢管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无缝钢管生产大国
    5年来,我国钢管产量由2000年的418万t提高到2004年的908万t,并且出口大于进口,成为净出口行业,年均产量增长超过100万t,2005年无缝钢管产量将达到1 000万t以上,预计2006年随着目前建成投产的几套先进机组的顺产达产,我国无缝钢管的生产能力将超过1100万t。
    1.2品种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专用管比例不断加大,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油井管是无缝钢管的主要品种之一,各油井管生产厂家继续在油井管的国产化上加大投入。国内油井管的市场占有率由2000年的不足79%提升至2004年的85%以上,并且在品种、规格、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缩小了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大多数品种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些油井管生产企业已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井管系列产品,如天津钢管的TP系列,上海宝钢的BG系列,攀成钢的CS系列,以及衡阳钢管、鞍钢无缝和无锡西姆莱斯等厂开发的油井管产品等。这些产品覆盖了油井管的绝大多数规格和钢级。在特殊用途专用管产品中,开发了抗挤毁,抗CO2、H2S和Cl-腐蚀以及特殊扣型的油井管。
    电站锅炉用管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品种,在电站锅炉用管的品种开发中,适用于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的10CrMo910、P22、P23、T23、P92、T92、TP347等品种已能批量或小批量供货。小口径的电站锅炉用管除少数品种外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
    尽管钢管的品种、规格繁多,用途广泛,执行的产品标准多达41个,除油井管和电站锅炉用管及不锈钢管的少数品种需要进口外,我国钢管品种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并且每年出口量呈上升趋势。
    在钢管的产品质量方面,各企业在增加精炼能力和提高精炼水平上加大了投资。当前,钢中P、S有害元素一般可控制在0.020%,部分企业能达到更低的水平;绝大多数企业采用了连铸圆管坯轧管,提高钢管的表面质量,钢管的几何尺寸精度也因新机组的建成投产和老机组的技术改造而得以显著提高,热轧管壁厚精度一般控制在±8%以内,外径精度±0.75%。钢管的产品质量与国外相比,进一步缩小了差距。
     管线管和网架结构管是无缝钢管中用途十分广泛且使用量巨大的产品。当前,大多数企业均能按API 5L标准或石油系统执行的《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组织生产,可以生产满足GB/T9711.1、GB/T9711.2标准的L系列管线管,少数企业生产的钢级可达X70级并可按GB/T97 11.3标准生产C级钢管。对于网架结构管而言,可以按GB/T8162标准生产Q系列(A、B、C、D、E),按国外EN 10210、DIN 17121标准生产S和St系列品,满足了各种大型场馆建设的需要。
    2005年,各委员单位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扩大产品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各企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和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广泛采用新技术,淘汰落后工艺装备,使装备水平得到了较快提高,产量进一步扩大,无缝钢管产量预计可在1000万t以上。并且在专用管的开发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油井管方面开发出了直连型套管、抗硫系列套管、HSC特殊扣套管、膨胀套管、L80-9Cr套管、双台肩高抗扭钻杆。在电站锅炉用管方面又开发出了T2、T12高压锅炉管,并对比国外先进产品的技术水平,开发了超临界锅炉用管。采用连铸坯在周期轧管机上生产大口径高压锅炉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3技术改造步伐加快,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我国无缝钢管的生产装备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已建成φ89~340 mm连轧管机组共计8套,产能占全国近一半。先进水平的连轧管机组已成为主力机组,使我国无缝钢管的部分生产装备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特别是近期建成的天津钢管φ168 mm PQF机组、衡阳钢管φ273 mm MPM机组和攀成钢φ340 mm MPM机组,这些机组代表了当今连轧管机组的最高水平。
    在技术改造方面,包钢无缝对φ400 mm。自动轧管机组成功地进行了改造,产品质量上了新台阶。鞍钢无缝在高起点、低投入、高效益、快产出的指导思想下,仅投入2.98亿元将φl 40 mm自动轧管机组改造成了年产16万t的φ159 mm连轧管机组,且在投产当月就达到设计能力。这一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而众多企业针对生产线存在的一些影响产品质量及产品规格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技术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钢管设备国产化和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步伐加快,如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钢铁设计院、包头钢铁设计院等单位,充分发挥在钢管设备设计、研究、制造等方面的优势,加大研发力度,在钢管行业技术改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以高水平建设新机组和改造旧机组的同时,部分企业也加快了落后设备的淘汰步伐,如2005年7月攀成钢关停了φ216 mm周期轧管机组。
    5年来,我国钢管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难以一一列举。
    1.4钢管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
    虽然我国已成为无缝钢管生产大国,并且在钢管品种的开发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部分高难、特殊的品种,如要求强韧性匹配的高强度油井管、电站锅炉用管等高端产品仍需依赖从国外进口;油井管和电站锅炉用管与用户的需求也仍然存在差距。这两个品种仍是进口的主要品种,尤其是电站锅炉用管的自给率只有50%多一点。因此,当前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仍是瞄准市场,在高钢级、高附加值的油井管、高压锅炉管等方面下功夫。这些将是今后各厂开发的重点。
    随着我国新上连轧管机组的增加,该机型将对我国钢管行业产生重大的影响。消化吸收连轧管技术及提高国产化水平,将是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产品质量标准不能跟上世界钢管技术进步的步伐,需要加紧修订并予以完善,使钢管标准更加贴近市场,反映用户的要求。
    近年来,国内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异军突起,已成为无缝钢管生产的生力军,但各企业的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应加强正确的引导。
    当前无缝钢管投资势头不减,产能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将会十分激烈,应注意防范投资风险。
    在建设无缝钢管机组的同时,有的企业对管坯生产能力的配套或对精整_T序的重视关注不够,造成供坯困难,高端产品生产工艺线不顺。
    
    2第四届学会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效果
    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钢管学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自2000年换届以来,在各委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各位委员围绕学会中心工作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努力工作,推动了学会健康发展,圆满地完成了届期内的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钢管学会工作多次受到上级学会的肯定和表扬。
    2.1坚持正确的行业导向,充分发挥学会人才库、专家库的作用
    组织发动学会委员为国内钢管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方向献计献策,向行业提供相关专题报告,对行业的生产、建设、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对推进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发挥学会桥梁纽带作用,适时组织行业调研
    学会联系广泛,充分利用学会平台,围绕行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适时开展调研活动,解决行业中的一些共性问题。积极组织研讨和交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每次年会均针对钢管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围绕一个主题,组织会员单位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撰写论文,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和讨论。5年来,学会共征集发表学术论文127篇。
    加强与其他组织的协调与配合,解决无缝钢管生产和品种开发的一些共性问题。针对连铸圆管坯无统一的质量标准的问题,呼吁国家标准院制订连铸圆管坯行业标准.并组织了实施,使该标准可望在今年底得到批准。
    2.3总结行业生产发展历史,启示行业未来,组织编撰出版大型史书《中国钢管50年》
    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中国钢管50年》(无缝钢管篇)。编辑出版《中国钢管50年》是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尽管难度及工作量巨大,但得到了无缝钢管生产企业及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为了使此项工作顺利进行,能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学会提议组建了本书编辑委员会和编写组。编委会由钢管学会部分委员、知名专家和主要企业经理组成:编写组成员由相关单位的学会委员、学者,各企业推荐的知名专家组成。在殷国茂院士的主持下.编写组成员历时4年的艰苦工作,《中国钢管50年》(无缝钢管篇)已于2004年7月1日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全书150万字.它客观地记载了我国无缝钢管工业的沿革与变迁状况,文献性、史料性极强,给当代与后人留下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深刻的教训和极大的启示,具有实用性和可读性,对广大钢管生产者、管理者、研究者和企业家以及关心中国钢管工业的人士,都有借鉴和参考价值,已被许多单位作为职工培训教材。
    2.4指导做好行业期刊社工作
    《钢管》杂志作为学会的阵地,在学会的指导下,在主办单位攀成钢的支持和杂志社的努力下,迎来创刊150期(2005年第3期)大庆,迄今出版152期,继续保持中国期刊方阵及冶金行业优秀期刊办刊水平。杂志社近年做了大量工作,提升了对外影响力。除确保期刊质量及按期出版外,还承担了钢管学会策划出版的《中国钢管50年》(150万字)、中钢协策划出版的《中国钢管企事业概览》(100万字)及攀成钢公司策划出版的《管与钢生产工艺技术》(60万字)的编辑出版以及本届年会《论文集》(40万字)的编辑工作。
    2.5做好行业人才培养及钢管标准修订工作
    针对钢管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学会多次呼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应加强钢管技术、设备方面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燕山大学、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所等单位都在这些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与组织对钢管标准的制定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向标准主管部门提出钢管标准要更加贴近市场,反映用户的要求;在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应更广泛地征求和采纳用户意见,甚至可以邀请一些钢管使用量较大的行业(如石化、锅炉等)用户作为标准起草单位共同参与钢管标准的制(修)订等建议。这些意见得到了钢管标准委员会的认可和采纳。
    
    3钢管学会换届改选情况
    根据学会章程和鞍钢钢管年会的安排,第四届学会自2000年换届至今已5年,需进行换届改选。秘书处根据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的指示,提出了钢管学会换届改选原则,确定由第四届委员单位提出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人选,并适当吸纳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参加学会工作,这样既能保持学会工作的连续性,又能增强学会的实力,扩大学会影响。根据轧钢学会的批复意见,考虑到有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因年龄原因及部分委员因工作变动或工作岗位变动。不再作为第五届学会委员人选。第五届学会设名誉主任委员1人、名誉副主任委员5人,主任委员1人、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1人,委员若干名。
    新一届学会委员会已正式成立,我代表学会对为学会做出大量工作、关心学会发展的上一届学会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新一届学会领导的当选表示热烈祝贺。
    
    4《钢管》杂志编委会及杂志社的工作
    在学会的指导下,《钢管》编委会和杂志社共同努力,编辑出版工作稳步开展,已迎来了创刊150期。办刊水平得到了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对于期刊的办刊方向、专栏内容、编辑出版质量以及编委会的委员构成等将召开专题会议议定。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期刊的进一步发展。
    
    5本次年会的学术和技术交流
    围绕本次年会主题,采取了特约、发论文通知等形式,共组织论文40篇。钢管学会秘书处和《钢管》杂志社将这些论文编辑成了论文集。本次年会还邀请到中国工程院殷国茂院士和李鹤林院士作专题学术报告。在本次年会的40篇论文中,涉及到行业的发展战略思考、主要品种发展对策、用户对钢管的需求变化、新机组新技术介绍、新产品开发等内容,将分别安排大会交流或分组交流讨论,相信会对代表们有所借鉴和帮助。会议还将分组安排部分中外企业有关代表就节能与环保型钢管热处理设备与工艺,以及镶齿硬质合金钢锯片、水基石墨芯棒润滑剂等新技术新产品作介绍。
    
    6学会下一步工作安排
    关于学会下一步的工作,我们征求了部分学会委员的意见,主要归纳、整理如下,仅供大家讨论时参考。
    (1)第五届钢管学术委员会及各位委员需按照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的指示,遵照学会章程。认真履行相应的学会权利、义务与职责。
    (2)继续充分运用和发挥钢管学会人才库、专家库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钢管行业的发展给予正确、科学的引导。
    (3)紧紧围绕产品结构调整,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尤其是连轧管技术,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讨。
    (4)《中国钢管50年》(无缝钢管篇)出版后,得到了行业的好评,但大家感觉到缺乏焊管的内容,建议采取适当的方式,满足大家的愿望。学会秘书处已考虑着手编写《中国钢管50年》的续篇。
    (5)根据无缝钢管技术进步的要求,联合钢管标准委员会,研究提高钢管标准水平的问题。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