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七雄”金陵论剑

共谋中国?戴南不锈钢产业集群“十一五”发展大计

2006-04-17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我省民间自发形成了许多以产品为纽带的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现有的产业集群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严重阻碍着区域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产业集群的产业集中度,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市场属性配置生产力,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业迫在眉睫解决的课题。15日上午,来自兴化、姜堰、东台3市的戴南、张郭、茅山、兴泰、溱潼、溱东、时堰7个乡镇的行政长官和省有关部门专家集聚一堂,出席由省发改委、泰州市政府和盐城市政府发起的“中国·戴南不锈钢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戴南不锈钢产业集群‘十一五’发展规划》评审会”。张桃林副省长出席会议。
    一千多个“小矮人”你争我斗
    20世纪60年代,一位外出回乡探亲的锻工将不锈钢铲勺炊具的产品信息和生产工艺带回戴南,用不锈钢边角料锻制成不锈钢铲勺等炊具,销往上海、南通和浙江一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戴南已发展为中国不锈钢名镇。在戴南镇不锈钢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下,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戴南镇为核心的,主要由兴化(戴南、张郭、茅山)—姜堰(溱潼、兴泰)—东台(溱东、时堰)横跨苏中、苏北3市7镇集聚而成的不锈钢制品企业集聚区,在这个产业集群内,共有1400余家企业,职工7万人,实现年销售额120亿元。不锈钢已成为这些地区的支柱产业。
    3市7镇内生自发形成的不锈钢产业集群内部是“做企业,而不是做产业”,企业之间缺少关联度,未能形成产业链,产品结构雷同,技术含量低,成本高,效益低,加之7镇在不锈钢制品规划方面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和协作,区域间无序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区域品牌分散,企业抗风险能力差、难以做大做强,更难以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打造中国·戴南千亿元不锈钢航母
    新出炉的“中国·戴南”不锈钢产业集群“十一五”发展规划向人们描绘出这样一幅蓝图:打造“中国·戴南”不锈钢产业集群这个代表整个产业集群的战略性跨区域品牌,把这一品牌推向全国,打向世界。到2010年末,3市7镇不锈钢销售额将从现在的120亿元增加到1150亿元;总就业人数26万;污水达到零排放目标,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20%至50%;每年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两项,实现重大技术突破5项,引进消化吸收先进工艺、产品或生产流程20项。并且把这个地区建成我国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示范区,全面达到国家环境优美乡镇标准;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功能齐全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泰州—戴南—东台铁路支线,完善苏北铁路运输网,并融入全国铁路运输网络,兴化(戴南)内河散货码头与东台(时堰或溱东)内河集装箱运输国际港构成组合港,构建国际化物流枢纽;以溱湖为中心形成国际化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和度假服务区;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国际化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心。
    戴南规划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省委书记李源潮对戴南规划曾特别批示:“很好,很有典型示范意义,是发展方向。”张桃林副省长提出,戴南不锈钢产业集群要处理好几个问题:要建设节约高效型社会,要提高企业的关联度,延长产业链,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提高经济组织化程度,建设好技术平台,提高科学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技术竞争力要上台阶。省发改委主任毛伟明认为,戴南规划提出要按经济属性进行区划调整,参照国内贸易组织框架模式成立区域管理委员会,同时成立跨区域的行业协会组织,对全省发展与改革具有指导意义。省社科院副院长张颢瀚研究员说,戴南规划作为跨县区域发展规划在全国不多,意义非同一般。戴南不锈钢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从经营产品发展到经营区域,经营戴南,是走向国际的一条重要途径,推出区域品牌要靠产品质量、信誉诚信和整体形象。由省各有关部门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认为,规划提出的培育“中国·戴南”不锈钢产业集群国际化战略,通过技术、体制和机制创新,塑造“中国·戴南”不锈钢国际化区域品牌,特别是打破行政区划,按照经济属性合理配置资源,对跨区域发展产业集群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