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提升着太钢的国际竞争力

2006-07-28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2005年,国内共有18家钢铁企业的产量达到500万吨以上,太原钢铁(集团)公司排名第17位,但在钢铁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排行榜上,太钢分别占据着第5名和第6名的位置。去年太钢产钢539万吨,销售收入达到360.8亿元,实现利税43.1亿元,吨钢经济效益居领先地位。在整个“十五”期间,太钢的钢产量只增长了70%,而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长都超过两倍。上述之些数据,反映出的是太钢增长方式的变革。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太钢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推动太钢完成这一转变的原动力就是创新。
    围绕战略目标创新
    近年来,太钢围绕“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的战略目标,充分利用自身在不锈钢生产领域的比较优势,集中力量把不锈钢做大做强,2005年不锈钢产量达到92.5万吨,成为全国第一、世界第八的不锈钢强势企业。面向战略目标、面向市场、面向生产过程、面向效益增长点,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研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不锈钢新产品和其它特钢产品,精心经营出一大批市场占有率数一数二的拳头产品,是太钢增强竞争实力的最重要方略。
    2006年年初,太钢与铁道部签下了一个大订单,为制造3000辆铁路货车提供专用不锈钢板。货车专用不锈钢板的制造技术此前只被国外少数几个钢厂掌握,因进口价格昂贵,我国尚无用不锈钢制造铁路货车的先例。太钢紧紧追踪我国铁路货运“高速重载”的发展方向,组织起精干的研发队伍,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成功研发出货车专用不锈钢板,因在质量和价格上都具有国外同类产品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太钢的货车专用不锈钢板受到铁道部的青睐。由于不锈钢将大大提高货车的使用寿命,因此,其经济效益显著。专家们认为,太钢为国内铁路货车制造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性变革。
    在太钢成功研发的新品中,还有抗菌不锈钢、含氮不锈钢、客车专用不锈钢、高质量铬不锈钢、造币钢、高质量2B板、化学品船专用不锈钢、集装箱专用不锈钢、钢铝复合板、LZ50车轴钢、高硅耐蚀电极板等一系列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的产品。从2003年至今,太钢累计研发新产品达到432个,它们都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并且俏销市场。在太钢的总销售收入中,新产品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已占到一半。
    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太钢目前已经形成独具竞争优势的战略产品群,不锈钢、不锈复合板、火车轮轴钢、电磁纯铁、花纹板、焊瓶钢、军工钢都占据着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其中有些品种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以上。太钢产品广泛用应于石油、石化、铁道、汽车、造船、集装箱、造币、深冲等重点领域和新兴行业,成功用于三峡工程、神舟六号飞船、东风系列火箭等重点工程。今年,太钢牌不锈钢还获得了“中国不锈钢最具影响力第一品牌”的称号。太钢2005年出口不锈钢达9万吨,一举改变多年来我国不锈钢纯进口国形象,今年出口可望突破20万吨。
    瞄准关键技术创新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支撑着太钢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太钢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太钢现在拥有以下不锈钢制造为主的700多项核心技术,其中近100项核心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太钢针对全球镍资源、不锈钢废钢资源短缺的现状,率先自主研发成功以铁水为主原料生产不锈钢的工艺技术,这是一项对不锈钢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进步,它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不锈钢生产成本,优化了不锈钢品种结构,为节镍型不锈钢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AOD精炼炉炉龄长短是制约不锈钢生产效率的关键技术环节。1999年太钢的AOD炉炉龄只有27次,严重影响不锈钢的产量和质量,经过数年持续的技术攻关,太钢的AOD炉炉龄一直在不断攀升,至今已达180次,这个指标遥遥领先于国内其它不锈钢企业。
    冷轧硅钢因制造技术要求高到苛刻的程度而被称为“钢铁材料中的艺术品”,国内现只有4家钢厂掌握冷轧硅钢生产技术,其中,只有太钢是通过自主创新而拥有一整套生产高牌号冷轧硅钢的专有技术。高牌号无取向冷轧硅钢是一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的高端产品,太钢现在正积极采取对策,力争尽快取得技术领先优势,掌握竞争先机。
    钢铁工业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太钢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增钢不增水的发展目标。为了提高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率,2001年太钢开始采用反渗透技术净化处理冶炼废水。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反复试验研究,他们找到了一条适合本企业废水特点的净化处理工艺路线,每年可为生产提供1440万吨优质净环水,实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标。
    此外,太钢在不锈钢AOD炉精炼工艺、低C+N不锈钢精炼工艺、提高钢水纯净度工艺、铁素体不锈钢性能改进工艺、超纯铁素体和超级铁素体不锈钢研发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旺盛的科技创新能力,使太钢越上一个个世界不锈钢技术发展的新高度,在世界不锈钢技术发展最前沿,太钢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太钢的“高质量不锈钢板材技术开发”项目、“含氮不锈钢生产工艺及品种开发”项目分别获得了2004年和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学习借鉴中创新
    太钢在坚持自主创新为主的同时,把引进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作为加速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并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为了解决铁矿粉长距离运输问题,1997年太钢从美国引进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管道运输技术,建成长达1022公里的铁矿粉运输管道,这条运输管理具有运输成本低、安全、环保等诸多优点。2005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太钢需要再建一条运输管道,这时存在着是直接购买国外成熟技术还是自主研发两种意见。最终,太钢是主要决策者决定,做好再创新的大文章。他们组织起科技攻关团队,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自主研发建成了第二条运输管道,比引进国外技术节省了一半以上的费用。新管道运行稳定,技术成熟。太钢还把自主研发的全流程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到引进的运输管道上,极大地提高了该管道的运输能力。他们看到管道运输矿产品技术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决定把自己掌握的专有技术推向市场。
    太钢新不锈钢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全部竣工,它将为太钢新增200万吨不锈钢产能。太钢在这个大工程中突出了创新的思想,把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思维方法运用到所有建设项目当中。
    在炼钢系统,太钢新建了世界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160吨高功率电炉、180吨AOD炉、180吨转炉、180吨LF炉、板坯连铸机,采用直接用铁水作原料和炉内直接脱磷技术,这是两项太钢自主创新的不锈钢冶炼尖端技术,将大幅度提高不锈钢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据初步测算,这两项技术带来的经济增效将不低于20%。
    在引进技术装备过程中,太钢时时处处以投资效益为先决条件。在选择热处理线的规模时,太钢并未按世界最大规模机组来定位,而是根据自身的技术积累优势,紧跟世界冶金技术发展趋势,把握未来市场需求趋向,从而找到最有利于快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适当规模。在热轧系统,太钢新建了世界不锈钢行业内目前为止最先进、宽度最大的2250毫米热轧机组和平整分卷精整机组,集成了太钢掌握的不锈钢热轧专有技术,这将使太钢的产品在品种和质量上更具竞争优势。在冷轧系统,太钢新建了年生产能力为100万吨的热线和50万吨的冷线。据了解,此前世界上能力最强的热线和冷线年生产能力只有60万吨和20万吨,太钢主要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要在引进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之上大胆进行创新,太钢要对世界不锈钢冷轧技术进步有所贡献。通过组织精锐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太钢逐步解决了一些重大技术难题,实现了热线和冷线年生产能力分别提高到100万吨和50万吨的目标,把世界不锈钢冷轧技术推向一个崭新水平。太钢在冷轧工艺技术集成方式上的创新,使得许多国际知名不锈钢企业竞相效仿。
    创新成就梦想
    太钢创新能力的迸发,得益于太钢正在形成的激励人们创新的机制。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太钢的技术研发投入也在逐年递增,2005年达到11亿元之多,占销售总收入的3.05%,这个投入比例远远高于钢铁行业内的平均水平。太钢建立起以科研课题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科技创新机制,每年拿出3000万元重奖科技功臣。太钢还大幅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优秀人才的薪酬可超过本单位人均收入的2-3倍,关键人才可超过5倍。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创新环境,企业的骄人业绩和美好发展前景,使多年来一直困扰太钢的专业人才流失严重问题得到了根治,太钢已由人才流失地转变成为吸引各类专业人才的高地。
    太钢实施“515”人材战略,重点培养50名高级管理人员、100名高级技术专家、500名优秀操作手。太钢还加大对企业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联合办学,培养了280名中高级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太钢既重视专业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也重视群众性的创新活动,组织合理化建议竞赛和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推广职工先进操作法,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激发普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太钢加大对技术中心的软硬件投入,太钢技术中心现已成为世界不锈钢技术研发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排名中,由3年前的第183名快速上升到第11名。太钢实施“借脑”计划,邀请国际著名钢铁专家来太钢进行技术交流;建立以不锈钢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聘请钢铁行业权威人士担任顾问,与业内知名科研院所和大学紧密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活动,工作站成立两年来,在科技创新上收获颇丰,特别是在抗菌不锈钢、无取向冷轧硅钢这两个高端产品的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令业界瞩目。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