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钢50年创业发展历程纪实

2008-09-16 10:40 来源: 我的钢铁

跨越新旧世纪,牵手两个千年。到2008年9月17日,涟钢已走过整整50个春秋。从筚路蓝缕,开荒建厂,到今天高炉耸立,超薄板生产线如长龙般气势恢宏,涟钢人50年关山飞渡,50年伟业辉煌。

半个世纪中,涟钢历经坎坷曲折,奋力前行。与50年前的投入总额相比,今天的资产总额已逾当年的一千余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通过几代涟钢人的团结拼搏,涟钢已发展成为一个年产钢达45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先后被评为大庆式企业、2001-2005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全国送温暖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管理奖,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三贴近”先进典型。曾经的一张白纸上,如今已是何等美好的图画!

钢城夜空中礼花绽放,如同一支支生日红烛在燃烧,照亮了湖南中部这片热土,照亮了钢城的脸庞。

创业:涟钢的自强宣言

涟钢的活力,缘于祖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兴起,更缘于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

新中国百业待举。随着国民经济迅速恢复,钢铁需求量逐年激增。而直到1956年,湖南仅有几家公私合营的小铁厂,年产铁仅1万余吨,不到今天全国一刻钟的铁产量。这一年,国家冶金部在全国规划建设18家地方钢铁企业,带着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深情嘱咐,湖南决定筹建一座钢铁厂。涟水之滨、湘中娄底,拥有全省储量第一的煤炭、白云石、石灰石资源,加上省内蕴藏丰富的铁矿石等资源,筹建小组就此选定黄泥塘区域为涟钢厂址。

朝着设计年产5万吨钢、远景规划20万吨钢的目标,1958年3月26日,涟钢1号高炉正式动工兴建,以两座83.5m3高炉、两台2500千瓦发电机组、一条33.8公里轻便铁路、一座年产20万吨矿石的铁矿为主体的第一期建设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四大工程”建设,倾注了近4万名建设者战天斗地的豪情。在电站建设中,由于铁路未通、公路桥梁负载能力有限,200余人组成的排船队利用涟水洪峰,提前27天将700多吨电机设备从远在100公里外的湘潭拉纤行舟运回涟钢;矿山建设按常规方法需要3年时间,5000多人在方圆20里的矿区,用土办法和土工具,实现提前出矿;7000多名农民兄弟自带工具和口粮,仅用了3天3晚就修好了路基,抢通了长4公里铁路专用线。

1958年9月中旬,涟钢喜事连连。一周内,先是铁路通车,接着电站发电。9月17日下午,初秋的艳阳映红了高炉工地上翻飞的彩旗,震天的锣鼓惊飞了涟河的水鸟,涟钢1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宣告湖南缺钢少铁历史的结束,奏响了湖南现代钢铁工业的前进序曲。这一天,被定为涟钢的生日。

仅仅用了3年时间,到1960年底,涟钢形成了年产25万吨钢的生产能力,跻身地方钢铁企业“十八强”前列。然而,呈现在涟钢“大钢小钢、隔水相望”这番景象面前的,却是当时的工农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调。在随后整整4年极端困难的调整期内,涟钢职工由15000余人精简至3000余人,留守职工在“低指标、瓜代菜”的艰苦日子里坚守阵地,仍保留一座高炉生产。

1965年,国家“小三线”建设为涟钢恢复生产带来了新的希望。随后,涟钢实施40万吨钢配套建设,艰苦奋斗,闯关争变,实现产量翻番、产值突破,被业内誉为“江南三秀之一”。1977年5月,涟钢捧得国务院授予的“大庆式企业”崇高荣誉,成为湖南省委号召全省各行各业学习的一面红旗。

改造:涟钢的制胜武器

涟钢的活力,缘于自身科学发展,更缘于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不断提升。

为了完成国家特殊历史时期停顿下来的基本建设,把生产搞上去,涟钢摒弃“等、靠、要”思想,发扬“干、闯、造”精神,自行设计、制造和建设了上百个基建和改造项目,其中,涟钢的地坑烧结、小型连铸和铸铁,当时全国还没有先例。涟钢独创的炼铁“水力运渣”工艺由于投资省、见效快,为国内同行广为推广。

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激荡着涟钢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羽翼。在新世纪到来前的整整20年中,涟钢总投资50多亿元,实施三次大的技术改造,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企业形成年产200万吨经济规模,跨入大型工业企业行列。

世纪交替之际,国家决定在中南地区部署一条薄板生产线。面对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涟钢全力争取,获得国家批准。2001年12月19日,总投资100多亿元的涟钢超薄板带钢工程正式动工兴建。该工程被列为湖南省推进工业化进程十大标志性工程之首,为建国以来我省单项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上万名建设者克服绵长雨季、酷暑高温、非典疫情、生产和技改同步推进的种种困扰,在不到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同步建设18个单项投资过亿元的工程。

2004年元宵佳节,涟钢热轧薄板生产线全线贯通,代表湖南钢铁工业质变的第一卷热轧板卷成功下线。当年的热轧板还没生产出来就被订购一空。这一天,薄板工程最后一个高附加值项目——冷轧工程,接受了专家对设计与施工计划的全面审查,正式开工条件已完全成熟。

在引进世界冶金工业前沿技术的基础上,涟钢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热轧薄板生产线试投产的第二天中班,当时的热轧板厂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甩开外方专家,自行组织生产。这个通宵,涟钢人干得十分出色。自此,外方专家将中晚班设备的控制权交给涟钢。

这一打破国际惯例的做法,使涟钢将不同品种规格的轧制及新技术的消化同步进行,热轧薄板生产线投产当年即轧材超百万吨,创造了建设工期最短、达产达效最快、轧制板坯最长、轧制板材最薄等多项世界纪录。涟钢冷轧薄板生产线在热负荷试车一个月后,成功轧制出0.25mm设计最薄产品。德国西马克公司执行副总裁说:“在西马克公司承建的全世界所有生产线中,涟钢创造的奇迹,是西马克公司在国际业务合作中的最好范例。”

到“十一五”初期,涟钢薄板及配套项目全面竣工,钢铁生产全流程得到系统优化,整体工艺装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工艺装备大型化、自动化和产品结构的重大调整,为湖南推进工业化进程注入了崭新的活力。

改革:涟钢的源头活水

涟钢的活力,缘于自身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的解决,更缘于改革发展的胸怀与抱负。

作为典型的国有企业,涟钢包袱重、人员多、小而全等“国企病”曾经俱全。迎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春风,涟钢大胆改革、锐意创新。1979年4月,在湖南省率先实行企业扩大自主权的试点,试行“全额利润留成”办法,干部职工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一年,涟钢利润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实现了提出已有7年之久的奋斗目标。与上年相比,上交国家的利润倍增,职工人平月奖金也增加了40%。

涟钢乘胜追击,直面深层次体制障碍,不断深化内部经济责任制,推行厂长负责制,实行股份制改造,组建企业集团,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此同时,涟钢率先在全省实行“劳动、人事、工资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和职工住房制度改革、养老保险改革等一系列配套改革,使企业逐步挣脱计划经济时代的种种束缚,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在“十五”高强度、高起点的技术改造后,为促进管理“软件”与装备“硬件”同步升级,涟钢实施一系列管理变革,为企业的良性发展装上了加速器:

——导入卓越绩效管理,凭藉“精细管理、精益生产、精湛技术”的管理理念,涟钢在炼铁实现了不同高炉的分级配料,2200m3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57t/m3,居全国同类型高炉前列;轧钢实现了坯料的最优配置,使涟钢原材料价值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有效提升。

——先后通过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测量体系认证,运用六西格玛、TnPM、5S等先进管理方法和工具,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进一步优化管理手段,企业运营管控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现场管理和设备管理受到业内专家好评。

——率先引入ERP系统,实行流程优化和机构变革,基本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度集成与共享。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主辅分离、主业资产重组,5家子公司陆续改制到位,公安、学校等社会职能顺利移交地方管理。

50年中,涟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卓有建树:率先在湖南省制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创造性地推行党员分序列目标管理和党代表常任制,率先推行“一岗两责”工作制度,连续17年每年突出一个主题开展党内“创先争优”活动,推行党委书记主抓班组经济核算工作。在全国冶金企业中率先组建困难职工扶助中心并承诺“三个确保”,企业文明创建与关爱机制创新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好评。

品牌:涟钢的靓丽名片

涟钢的活力,缘于市场和用户的需要,更缘于“双菱”精品钢材的品牌魅力。

“双菱”品牌的“长子”,当属1966年试制成功、填补省内空白的∮12mm螺纹钢。然而,受时代环境和落后工艺制约,涟钢螺纹钢一度被戴上“限制使用”的帽子。在1979年全国第一个质量月中,涟钢人的精品名牌意识首次被强烈地激发出来。技术人员经过许多个昼夜的商议和筹划,制定了从原材料、冶炼、开坯、轧制、管理到销售服务的全流程优质操作攻关要点,大家立下誓言:为螺纹钢恢复名誉,打入国际市场。

1979年7月22日零点,当时的三炼钢车间正式按攻关要求冶炼螺纹钢并一炮打响,名牌冶炼命中率达到87.5%。开坯轧材后的螺纹钢纹筋饱满、指标优良。省22家科研、设计、施工、物资单位代表反复抽查鉴定,得出了“焊接性能良好,可用于重要结构”的结论。三个月后,涟钢轧制的1500吨∮36mm螺纹钢运抵葛洲坝,自豪地融入万里长江第一坝大坝主体。第二年,以螺纹钢升级创优为核心的全面质量管理,带动11个品种、45个规格的钢材质量升级。

1981年9月,全国第三个质量月来临,工商登记注册刚满一年的涟钢“双菱”牌20MnSiⅡ级螺纹钢筋正式获得当时的国家质量最高奖——银质奖,夺得全国中小钢铁企业第一块银牌,产品顺利打入国际市场。五年后,在全国质量奖第二轮评审中,涟钢的螺纹钢以第一名的成绩再次摘银,获得国家物价总局核准的15%加价销售权。又一个5年后,第三块银质奖牌再次收入涟钢囊中。至此,在全部三轮全国质量奖评比中,“双菱”牌螺纹钢均如愿夺牌。

涟钢以长条材为主的产品结构,曾经是中国钢铁产品结构的缩影。在薄板项目建成投产后,要将新生产线变为“双菱”品牌现实的市场竞争力,不仅仅是对涟钢人勇气和胆识的考验,更是对素质和水平的挑战。特别是随着中国钢铁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因缺乏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涟钢生产成本已明显高出沿海沿江企业,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涟钢人清醒地意识到:惟有硬梆梆的质量与响当当的品牌,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于是,涟钢产品质量、品牌建设被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与国际接轨,在同行业中率先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自戴“紧箍咒”,按照高于国家标准的内控标准组织生产,创造性地提出“用户满意是产品质量的最高标准”、“下道工序是用户”等16条质量理念;建立省级技术研发中心,设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实行“首席工程师”负责制,组建新产品研发团队,瞄准热轧、冷轧、长条材等产品,开展联合攻关;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成本控制下的“精品+差异化”战略,实现“人无我有,人优我精”。

一个个技术难题被攻克,一批批高新产品呱呱坠地。新世纪以来,涟钢共开发生产了近200个新钢材品种,形成了以“板、带、棒”为重点的一批精品名牌产品。如今,涟钢“双菱”品牌已衍生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家族”,有热轧板卷、冷轧板卷、热轧带肋钢筋、热轧窄钢带、冷轧窄带钢和型材,共计6大类上万个品种规格,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机电、造船、五金、家电等行业,行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热轧、冷轧薄板相继敲开中国多家知名企业的大门;螺纹钢相继开发出Ⅲ、Ⅳ级产品,拥有抗震、耐火等功效,功能不断得到拓展,被上百个国家重点工程和省内所有在建高速公路点名使用。

精品板材声名鹊起,传统产品老树新枝,为“双菱”品牌增添了熠熠光彩:自主开发的冷轧用低碳低硅热轧窄钢带为国内首创;螺纹钢、船用钢、热轧板卷等多种产品获得全国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双菱”商标连续4届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2006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据权威机构评估,涟钢“双菱”品牌的附加值在新世纪已增值数倍。

奉献:涟钢的神圣职责

涟钢的活力,缘于回报祖国和社会的责任。

涟钢人不会忘记,每一次重大机遇来临的时候,是党和政府的方针指引和政策扶持,推动涟钢一次次跃上新的发展平台;涟钢人不会忘记,是千千万万建设大军白天风吹日晒,晚上举着火把,在涟钢初创时期挖出了煤炭和矿石等原燃材料,帮涟钢建成了“四大工程”;涟钢人不会忘记,是这一方水土,50年来无怨无悔地为涟钢提供了绵绵不绝的营养。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涟钢在成长壮大的同时首要履行的职责,就是报效祖国、反哺社会。

50年来,涟钢总计产钢4400余万吨、铁4065万吨、材4120万吨,轧制精品板材近千万吨,板带比在2007年达到67.85%。1980年实行利润递增包干以来,累计上交利税118亿元,等于承包前国家向涟钢投入的32倍。涟钢在赢得良好效益的同时,也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成为湖南省及娄底市经济的中坚力量。

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涟钢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从人才、市场、劳务、扶贫开发上实现地企共建。十多年来,涟钢定点扶贫新化县大石乡、湘西花垣县等国家级贫困地区,从这里招用劳务用工上千人,变“输血”为“造血”。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1000多万元,捐资修建希望小学10所,帮助2万多人脱贫。2005年,在周边县市遭受特大洪灾时,涟钢率先捐赠款物近200万元支援灾区。近5年,涟钢年均社会贡献率达20.64%。

在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涟钢职工自发捐赠“爱心捐款”、“特殊党费”、“特殊团费”共计540余万元,其中个人捐款就有230余万元,并紧急加班生产1000吨救灾帐篷用热轧窄带钢。今年年初在面对历史上罕见的冰雪灾害,涟钢在积极组织生产自救的同时,为灾区紧急生产发运急需的钢材,并先行一步主动向娄底市红十字会捐款100万元,帮助灾区抗击冰雪灾害。涟钢广大职工自发捐赠了价值30多万元的棉衣、棉被等御寒物资,紧急送往灾区,将涟钢人的爱播撒到了大山深处。

实现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涟钢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在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指导下,广泛应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狠抓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涟钢自发电可以满足企业40%以上的用电需求;2001年至2007年,涟钢吨钢综合能耗、外排废水达标率、废气排放合格率等主要能源环保指标有了长足进步,循环经济累计创综合效益4.8亿元。增产不增污,美丽的涟钢为湘中的青山绿水送去了科学发展的和谐清风。

文化:涟钢的活力之魂

涟钢的活力,缘于特色企业文化的薪火传承。

五年的企业靠产品,十年的企业靠技术,百年的企业靠文化——已走过50年风雨历程、正向百年企业大步迈进的涟钢深知企业文化的效应与功勋:企业初创时期,涟钢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企业调整时期,涟钢人团结一致、同甘共苦、开源节流、克服困难;企业恢复发展时期,涟钢人团结奋斗、闯关争变;改革发展年代,涟钢人预见危机、抢抓机遇、齐心协力、敢闯敢干。传承创业精神,涟钢形成了“崇尚学习、勇于创新、团结拼搏、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活雷锋”梁益铭、“铁姑娘”邱三娥、“心脏不停不下岗”的王道修;“革新能手”蒋炎成,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烈士伍燕君、夏卫国,劳动模范莫介凡、张良庄、伍平华……在50年的历史中可谓群星璀璨,熠熠生辉。在他们身上,凝聚着时代风采,积淀着光荣传统。传承50年的特色企业文化,涟钢确立了“诚信、人和、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理念体系,在企业新的发展时期正发挥着强大的文化引领作用。

——“诚信”。涟钢把诚信作为企业和员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崇高的价值观和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及行为准则,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始终严格落实营销服务“八项承诺”,实行分级客户管理,做到诚以待人,为企业的发展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

近年来,与涟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供应客户、产品经销商及其他相关方就达数十家。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涟钢的营销渠道始终稳定畅通,重点客户始终保证资源供应,银行贷款授信额度逐步增加,为涟钢连续十年保持产销率和货款回笼率两个100%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和”。坚持以人为本,涟钢在全国冶金行业中率先制定实施《员工全面发展白皮书》,构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人技师三条发展通道,推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积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首席工程师刘旭辉谢绝跨国公司的高薪聘请,为涟钢创造了上亿元的新产品开发效益;方雄独创“扇形段传感器在线更换”的先进操作法,啃下了洋专家没有解决的技术难关;仅有初中学历的锅炉工陈奇福在涟钢这个大熔炉里自学成才,如今已是独当一面的责任工程师;退伍军人彭银苦练技艺,在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焊工比赛中夺魁,成为国家级高级技师……

——“创新”。50岁生日前夕,涟钢一连串的创新之举备受瞩目:推进三次创业,实施“精品+差异化”发展战略,建设产品结构调整及薄板深加工项目,向汽车板和取向硅钢等高端产品进军,努力打造精品板材基地和一流的钢材产品、钢材使用技术的综合服务商,建设永续竞争力和谐卓越企业。

战略创新,带来的是思想、产品、技术、文化的全面创新和提升,青春的钢城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与朝气。涟钢总经理郑柏平说,我们要把涟钢这艘船造得更结实、更牢固,更能够抗击风浪,才能渡过险象环生的海域,顺利地驶向百年企业、长青企业的彼岸。涟钢党委书记张怡中说,面对下一个50年,我们只有分秒必争,才能向后代留下今天的希望与激情,才能向中国钢铁工业留下一个百年涟钢。

尾声

与涟钢同龄、饱经岁月风雨洗礼的涟钢1号高炉,50年中接受了多次大修、改造,高炉已扩容至450m3,日产铁相当于当初大半年的产量。这座已累计奉献出500多万吨生铁的老高炉身旁,一座现代化的新高炉正在建设者手中崛起。它挺拔伟岸的身姿,前端连接铁路、烧结、炼铁、焦炉改造工程,后端承续炼钢和薄板深加工建设项目,外围变电、制氧、动力公辅改造项目协同并进,这幅钢铁生产全流程改造发展的壮丽画卷,正成为活力涟钢新的标志。我们看到,涟钢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正迎面向我们走来!(来源:涟钢)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