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山西省商务运行情况

2008-12-31 08:42 来源: 我的钢铁

一、全省商务指标完成情况

(一)1—11月(下同),全省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10.9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49.4%;实际使用外资22.85亿美元,增长34.1%,其中纳入商务部口径统计的为10.22亿美元,下降18.3%。

(二)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7.0亿美元,其中纳入商务部统计口径的为1.57亿美元,增长36.6%;进出口12.9亿美元,增长44.2%(开发区上报数);科工贸总收入完成1827亿元,增长24.3%;区内生产总值544亿元,增长31.2%;税收收入67.2亿元,增长69.3%。

(三)按收发货地(全口径)统计,全省进出口总值为192.3亿美元,增长41.2%,其中出口136.4亿美元,增长58.6%,进口55.9亿美元,增长11.4%。按经营单位(自营)统计,全省进出口总值为137.0亿美元,增长33.0%,其中出口88.0亿美元,增长51.6%,进口48.9亿美元,增长9.0%,累计贸易顺差36.5亿美元,增长173.4%。

(四)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45亿元,增长23.2%。

(五)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6.63亿美元,增长133.2%,完成营业额4.73亿美元,增长48.6%;期末在外人数5143人(次),增长27.3%。

二、1—11月全省商务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实际使用外资恢复增长,外经合作主要指标稳步增长。11月份全省利用外资合同额6122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6.84亿美元,其中纳入商务部统计口径的为6131万美元,增长40.2%。其中来自英属维尔京群岛的资金为2000万美元,占当月资金到位额的32.6%。比较大的项目是山西碧云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1141万美元。1—11月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2.8亿美元,增长33.8%。其中商务部口径统计的为10.2亿美元,下降18.4%。从外资来源地看,韩国以2.43亿美元居首位,其它依次为英属维尔京群岛2.36亿美元、香港1.27亿美元、英国1466万美元。从行业看,制造业2.57亿美元、煤化工1.48亿美元、服务业7312.8万美元。

外经合作主要指标稳步增长。1—11月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6.63亿美元,增长48.6%,期末在外人数5143人(次),增长27.3%。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68亿美元,期末在外人数3874人。承包工程分布在21个国家和地区,完成营业额千万美元以上的有阿尔及利亚2.42亿美元,以色列6968万美元,尼日利亚5770万美元,安哥拉1912万美元,马来西亚1684万美元;完成营业额居前3位的公司为中铁十二局1.95亿美元,中铁十七局1.26亿美元,铁三局7988万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439万美元。1—11月全省劳务合作在外劳务人员1269人(次),主要分布在8个国家和地区。接受我省劳务人员较多的国家为日本587人,毛里求斯510人,新加坡99人。输出劳务居前3位的公司为山西天利集团536人,山西国际公司502人,太原国际公司230人。对外设计咨询完成营业额75万美元。

(二)消费品市场持续旺盛,CPI涨幅大幅回落。1—11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5亿元,同比增长23.3%,增幅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按销售地区分,市的零售额为1381.9亿元,增长23.2%,县及县以下分别为415.4亿元和348.0亿元,分别增长23.7%和22.7%。住宿和餐饮业继续高速增长,完成零售额270亿元,增长29.1%。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完成246.9亿元和1566.5亿元,分别增长21.2%和23.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增幅分别达到25.3%和25.8%,比限额以下企业分别高出5.5个和4.1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调查,11月份山西省CPI同比上涨3.3%,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是今年4月份以来回落幅度最大的一个月。从大类商品看,食品价格上涨了5.6%,比上月大幅回落4.5个百分点,是带动CPI回落的主导因素。食品价格回落的原因主要是市场供应充足,主要副食品价格持续回落。其中油脂价格涨幅回落11个百分点,食用畜肉回落9.1个百分点,鲜蛋回落5个百分点,鲜菜回落8.8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6.4%,比上月回落2.5个百分点。其它六大类商品价格走势平稳,其中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2.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3.5%,医疗保健及用品上涨1.7%,娱乐教育文化及用品上涨0.9%。衣着和交通及通讯分别下降0.8%和0.3%。

1—11月全省CPI同比上涨7.7%,其中城市7.6%、农村8.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7.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18.5%。

(三)进出口增幅持续回落,单月进出口两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受金融危机影响,我省进出口增速自9月份以来出现明显回落。9月进出口累计增速为40.6%,10月为38.7%,11月为33.0%,分别比上月回落3个、1.9个和5.7个百分点,且有加速回落迹象。11月份全省单月进出口下降18.4%,是2006年7月份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出口下降16.0%,为2006年6月份以来首次下降。2006年出口曾出现连续5个月负增长。进口下降21.7%,为今年以来第4个月下降,走势低迷。今年2月、8月和9月单月进口分别下降11.0%、2.2%和2.9%。从贸易规模看,11月份进出口8.37亿美元,比上月下降23.9%,比8月份15.6亿美元的高点下降46.3%。其中出口4.96亿美元,比上月下降29.8%,比6月份11.5亿美元的高点下降55.5%,进口3.4亿美元,比上月下降13.7%,比4月份5.74亿美元的高点下降40.8%。预计12月份进出口规模仍将维持较低水平。尽管自9月份以来进出口连续下滑,但由于前8个月的高速增长,我省进出口仍可望达到142~145亿美元,增长25%左右。

(四)焦炭单月出口创新低,主要进口商品涨跌互现。由于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市场需求不断下滑,11月份我省多数商品出口大幅下降,价格下跌。在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45个商品中,有31个商品出口下跌或停止出口,其中焦炭11月份出口14.9万吨,创近十几年以来新低。当月出口单价为567.8美元,比上月下降12.9%,不锈钢板材、金属镁的当月出口单价分别为3045.6美元和3609.8美元,分别比上月下降17.5%和13.9%,出口量也分别下降48.6%和65.1%。出口量下降幅度较大的商品还有煤炭下降60.6%,计算机零附件下降55.9%,耐火粘土下降55.3%等。但有线电话、热轧普通钢铁板材、柠檬酸和芦笋罐头逆市走强,当月出口量分别增长214.8%、213.8%、72.4%和70.1%,成为新的增长点。

1—11月焦炭、金属镁、煤炭共出口44.92亿美元,增长99.6%,净增出口22.42亿美元,对出口增长的贡献度为74.85%,拉动全省出口增长38.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12.6亿美元,增长31.3%。

主要进口商品看涨跌互现。11月份铁矿砂、铜矿砂、不锈钢废碎料和石墨电极的进口量分别增长43.1%、135.4%、47.6%和199.6%,但氧化镍、铬铁、锰矿砂的进口量则分别下降43.0%、45.8%、93.4%、91.8%。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有所下降。11月份铁矿砂、氧化镍、铬矿砂的进口单价分别为120.6美元、1831.1美元和394.1美元,分别比上月下降17.8%、9.0%和3.6%。其它进口商品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下降。

1—11月矿产品进口23.9亿美元,增长77.6%,占进口总值的48.9%,其中铁矿砂14.8亿美元、铬矿砂3.4亿美元、锰矿砂1.9亿美元,分别增长115.3%、66.6%和138.5%。贱金属及其制品进口15.6亿美元,下降27.6%,其中氧化镍5.1亿美元、不锈钢废碎料2.5亿美元、镍铁1.3亿美元,分别下降25.6%、20.8%和32.1%。机电产品进口7.7亿美元,下降7.7%。

(五)民营、集体企业比重上升,高新技术产品高速增长。1—11月我省民营、集体企业进出口达39.7亿美元,增长69.2%,在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由同期的22.8%提高到29.0%。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为21亿美元,增长56.2%。国有企业进出口为76.3亿美元,增长15.4%,同比大幅回落了95.8个百分点。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106.6亿美元,增长52.7%,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9.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28.9亿美元,下降6.9%。从大类商品看,矿产品进出口63.71亿美元,增长93.5%,在进出口总值中的比重为46.5%,同比提高14.5个百分点。贱金属及其制品进出口45.9亿美元,下降2.3%;机电产品进出口20.4亿美元,增长13.3%,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5.6亿美元,增长63.0%。

(六)企业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亿美元以上企业大幅增加。1—11月全省进出口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136家,同比增加19家,其中进出口上亿美元的企业为29家,同比大幅增加21家。在进出口亿美元以上企业中,煤、焦企业占了20家,贱金属及其制品类企业7家,其中太钢为全国最大的不锈钢板材出口企业,山西杏花村国贸公司为全国最大的金属镁出口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企业2家。按进出口额大小排序,居前5位的企业依次为太钢集团34.1亿美元,下降13.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4.9%,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6.89亿美元,增长100.5%,山西明迈特实业贸易有限公司6.2亿美元,增长59.5%,富士康精密电子有限公司3.43亿美元,增长614.4%,山西海鑫国际钢铁有限公司3.35亿美元,增长59.7%。

三、各市各开发区主要商务指标完成情况

1—11月(下同)全省11个市均有合同外资,居全省前3位的分别为太原5.6亿美元、运城9678万美元、晋中9283万美元,吕梁、忻州和长治市也分别达到7561万美元、7810万美元和6361万美元。从增幅看,忻州、运城、大同和临汾市分别增长224.3%、48.3%、12.5%和12.2%,其它市均出现大幅下降,降幅较大的市分别为朔州99.0%、阳泉86.7%、吕梁71.9%。

从实际使用外资看,11个市均有外资到位。按全口径统计,亿美元以上的分别为太原7.02亿美元、长治3.92亿美元、吕梁2.98亿美元、运城2.69亿美元、晋中1.86亿美元、晋城1.84亿美元、临汾1.57亿美元。按商务部口径统计,亿美元以上的分别为太原3.11亿美元、运城2.53亿美元、吕梁1.68亿美元、临汾1.30亿美元。千万美元以上的依次为晋中6989万美元、晋城3678万美元、长治2694万美元、大同2411万美元。从增幅看,运城和临汾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倍和6.3倍,太原、吕梁、大同和晋中也分别增长了46.5%、28.9%、23.5%和21.6%。有5个市出现大幅下降,其中阳泉、朔州和晋城分别下降了97.8%、94.0%和68.8%。

在全省11个市中,有7个市的零售额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增幅居前三位的市分别为吕梁29.1%、朔州28.3%、忻州27.2%,运城、晋中、阳泉和晋城的增幅也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按零售总额大小排序,居前六位的市依次为太原557亿元、运城233亿元、大同208亿元、临汾204亿元、晋城183亿元、长治182亿元。

从各市进出口完成情况看,全省有10个市进出口保持增长。长治、吕梁进出口成倍增长,增速分别达到182.6%和102.1%,阳泉、忻州、晋中和临汾分别增长88.9%、55.3%、50.4%、47.3%。从进口情况看,有8个市保持增长。长治、吕梁进口成倍增长,增速分别达到325.9%、233.3%,晋中、阳泉和忻州市也分别增长了92.9%、87.9%和65.0%。从出口情况看,有9个市保持增长。运城、吕梁和阳泉出口高速增长,增速分别达到98.6%、90.5%和89.3%。进出口居6前位的市依次为太原89.7亿美元、运城13.0亿美元、吕梁12.1亿美元,晋中7.0亿美元、临汾5.1亿美元、长治3.1亿美元。

从纳入统计范围的2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看,有8个开发区有外资到位。按全口径统计依次为太原经济区5.12亿美元、晋城开发区1.22亿美元、大同开发区4484.6万美元、阳泉开发区738万美元、运城经济区674万美元、长治高新区261万美元、太原高新区254万美元、榆次经济区147万美元。按商务部口径统计依次为太原经济区1.22亿美元、晋城经济区1520万美元、大同经济区788万美元,运城开发区674万美元、太原高新区254万美元、榆次开发区147万美元、长治高新区95万美元。其它开发区尚无外资到位。有15个开发区有进出口实绩,比去年同期增加1个。居前3位的依次为太原经济区5.2亿美元、太原高新区2.5亿美元、交城经济区1.3亿美元。科工贸总收入居前3位的是太原高新区795亿元、太原经济区189亿元、长治高新区179亿元。区内生产总值居前3位的是太原高新区252亿元、长治高新区104亿元、太原经济区46亿元。税收收入居前3位的是长治高新区14.7亿元、清徐开发区14.5亿元、太原经济区7.4亿元。

1—11月全省商务运行情况良好。进出口已超额完成全年增长目标,利用外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即将完成任务,全面完成省政府考核的三项指标已成定局。开发区建设和外经合作也取得积极进展。但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省商务工作特别是对进出口和利用外资的影响超出预期,全球消费紧缩趋势在危机见底以前难以扭转,危机何时见底难以预料,世界经济有可能经历一个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时期。目前进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利用外资新签合同额大幅下降,预示着明年形势更加严峻,进出口特别是出口负增长或将成为常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要抓紧制订促进出口的措施办法,重点鼓励机电产品、高新产品、农产品、化工产品出口,改变出口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性产品的状况,把金融危机对我省外经贸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为我省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来源:山西商务之窗)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